易於掌握的 DSE 生物學問題精要 2
130 ٙ %4& ͛ ي ኪਪᕚၚ ࠅ 分數 (d) 細胞 X 比細胞 Z 多,因為 G1 期 的細胞比 G2 或 M 期的 細胞多 。 (1) G1 期 是 最長的階段 ( 11 小時),因此 大多數細胞在培養數小時後 仍處於 G1 期 。 (1) 相反,需要 19 小時才能到達 G2 或 M 期 ,因此 大多數細胞 不會處於 G2/M 期 。 (1) (e) 檢查點是指在經過 S 期 後,檢查 DNA 有沒有 正確複製 。 (1) 如果許多細胞 在 S 期停止 細胞週期,那麼 細胞 Z 的數目就會 減少 。 (1) 26. (a) 鹼基 (1) (b) 以下任何四項: 當 14 N 在進行 第一次 DNA 複製 後, 新的 DNA 有 一條 14 N 鏈 和 一條 15 N 鏈 , (1) 因此它比具有 兩條 15 N 鏈 的 親本 DNA 更輕 。 (1) 原本較重的 DNA 消失了 ,因為 所有新 DNA 都含有 一條新且較輕的 DNA 鏈。 (1) 當 14 N 在進行 第二次 DNA 複製 後, 14 N 鏈 會 複製另一條 14 N 鏈 ,從而 形成由 兩條 14 N 鏈 組成的 最輕 DNA 。 (1) 原本的 15 N 鏈 會 複製一條新的 14 N 鏈 ,因而產生 較輕的 DNA 條帶 。 (1) (c) 以下任何四項: 當 14 N 在進行 第一次 DNA 複製 後,應該有 一條重的 和 一條輕的 DNA 條帶 。 (1) 較輕的 DNA 有 兩條 14 N 鏈 , (1) 而 較重的 DNA 則由 兩條重 15 N 鏈 組成。 (1) 當 14 N 在進行 第二次 DNA 複製 後,仍會產生 1 條重 和 1 條輕的 DNA 條帶 , 而 沒有中間重量的條帶 。 (1) 但 重 DNA 條帶 變得 更窄 ,而 輕 DNA 條帶 變得 更粗 。 (1) 這是因為除了 來自重親本 DNA 的一種外, 所有產生的新 DNA 都是 輕 DNA 。 (1) (d) 經過 第一次 和 第二次複製後 ,只會有 一條 DNA 條帶 。 (1) 新的 DNA 條帶 比 親本 DNA 更輕(位處的位置 較高 )。 (1) (e) 在 半保留複製中 ,新鏈的任何 複製錯誤都可以透過檢查舊鏈 來修正。 (1) 27. (a) 兩條 DNA 鏈 的 鹼基之間 由 氫鍵連接 。 (1) (b) 引物 X : 5 ’ P − ATG − 3 ’ OH (1) 引物 Y : 3 ’ OH − GGA − 5 ’ P (1) (3) (2) (1) (4) (4) (2) (1) (1) (2) © 聯合培進教育出版(香港)有限公司 2024 本書版權為聯合培進教育出版(香港)有限公司所有。如未獲得公司之書面同意,不得以任何方式或任何手段進行複製、儲存或轉發本書全部或任何部分之內容。 樣本
Made with FlippingBook
RkJQdWJsaXNoZXIy ODY0MTQz